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育 > 正文

顺德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层级体系 将教育打造成最亮丽的城市名片

  • 2021-09-09 08:30:51 来源:南方日报

新学年开学以来,从教学工作组织到学校中层干部竞聘,刚刚履新顺德区乐从中学校长的申水源忙得不可开交。这位正高级名师正迎来职业生涯的新挑战,那就是如何当好专家型校长,带领顺德办学规模最大的高中学校,开启从大到强的发展新篇章。

今年8月,顺德区属公办学校完成换届工作,一批和申水源一样年轻有为的新掌门走马上任,蓝图绘就,战鼓擂动,令人期待。

一位重量级校长背后往往站着一支重磅级名师团队,以及一方生机蓬勃的教育生态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顺德区教育财政总投入达393.07亿元,构建起“体系完善、公规范、优质均衡”的教育发展格局,为顺德蝉联全国高质量发展和综合实力百强区冠军注入强劲动力。

站在“十四五”开局的新起点上,顺德将把教育作为重要的营商环境和“一把手”工程高效推进,一如既往坚持用最有力的投入保障,最优秀的人才队伍,最积极的创新机制,将教育打造成为顺德最亮丽的城市名片,助力佛山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。

以实绩论英雄▶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层级体系
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。9月10日,顺德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奖教奖学晚会。但这座城市对教师的礼遇,不仅仅在教师节这一天。

从年初发布打造“教育铁军”十条措施,到年中表彰突出贡献校长和教师,再到不断完善的教师工作环境,顺德已经把对教师切切实实的制度温暖和实际行动,付诸教育事业的“每一公里”。

不唯学历、不唯荣誉、不唯职称,在以教学质量论英雄的特殊贡献评选中,年仅33岁的顺德一中教师陈生聪获得“2021年度特殊贡献教师”称号。“这个荣誉将激励我把担当和责任扛在肩上,用爱和奉献奔向教育理想的远方。”陈生聪说。

实现教育现代化,教师专业化是前提和保障。为了全力打造高素质教育新铁军,顺德按入职教师—优秀教师—骨干教师—名师—教育家的梯级路径完整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层级体系,全面实施“青蓝”“骨干”“名师”“教育家孵化”工程,建立以评审认定、履职担责、周期培养和表彰激励四位一体的教师专业发展保障机制。

“在名师工程建设中,顺德除了针对个人奖励以外,还建立专项的科研经费扶持名师工作室的打造,为培育更多的名师提供了良好科研台。”从顺德区首批名教师成长为顺德中专学校副校长的马涛说。

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,顺德年来持续完善教师工资激励机制。今年起,顺德将坚持“倾斜一线,有效激励”的原则,每年分两批命名24位年度贡献人物,每位分别奖励10万—20万元,让优秀、肯干的人才享有应有的待遇,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,提供有竞争力的教师待遇。

为了切实为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,顺德将启动“教师关爱”计划,提升职业归属感,并探索建立教师公寓配套制度,满足新引进教师3年周期的住宿需求,有效吸引和留住优秀教育人才。

“不能把教师这份工作只看成谋生的职业,只有当成伟大的事业,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。”今年8月30日,顺德举行全区中小学校“身边的榜样”专题宣讲,冯亮辉、韩亚兰、罗学涟三位老一辈教育工作者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的精神,令许多年轻教师无比动容。

优化提升教师队伍建设,顺德将启动“新时代好教师行动计划”,激励全区教师以“知耻乎勇的理智、山高我为峰的责任、甘为孺子牛的奉献、粪土万户侯的情怀,独木难成林的意识”,凝心聚力推动顺德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
数据显示,顺德拥有在职国家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1人,特级教师30人,省“特支计划”教学名师11人(含职院),特级、“特支”教师总量居全市首位;正高级教师24人,副高级教师3123人;高层次教育人才数量为5230人,占比17.4%,居全市前列。

未来五年,顺德将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,打造一批素质过硬、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能手,力争到2025年,累计培养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不少于5000名,名师不少于600名,全区高层次教育人才占比达25%。

营造良好教育生态▶▶开启立德树人新局面

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,一流的待遇是重要保障,干事创业的舞台是关键推动力。

把教育“第一资源”打造为城市“最优资源”,顺德区委、区政府持续大手笔投入教育。从2018年至2020年,顺德财政均每年投入超过64亿元发展教育事业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从25.12%增至28.94%。

从2016年开展高中管理体制改革,到2018年启动初中“壮腰”工程,再到2020年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六大行动计划,顺德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,不断推进改革创新,营造良好教育生态,创造了教育发展的“顺德速度”和“顺德质量”。

数据显示,2016年至2020年,顺德区新增学位超过10万个,其中中小学学位8.15万个、公益普惠幼儿园学位2.75万个,分别增长28.93%、30.25%,增长率十年最高。学校硬件设施配套进一步完善,中小学教室已实现空调100%全覆盖,品牌初中学生住宿需求2021学年内实现100%满足。

在教育上打下的基础是最有后劲的基础。当前,顺德22所普通高中基本形成了“标杆龙头高中高质量发展为引领、品牌高中集群式发展为主导、高水普及类高中多元特色发展为补充”的橄榄形健康发展格局,逐步形成分层分类错位发展态势,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。

这五年,顺德累计培养的清华北大学子约40人。尤其是2021年高考,物理类和历史类各有2名考生进入全省前50名,187人上线国内顶尖名校,本科上线人数更是突破1万人,意味着超过八成顺德学子可入读本科院校。

成绩背后离不开教师队伍无私的奉献。龙江中学教师麦婉文被评为2021年“顺德区师德标兵”。过去半年多,作为怀着双胞胎的孕妇,她始终坚持高三班主任工作直到高考结束,期间每一节课和每一节晚修不缺席,带领学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

聚焦初中教育的短板,顺德累计投入超31.8亿元实施初中“壮腰工程”,18所品牌初中学校展示出强大加工能力和优质的办学,社会各界对顺德初中学校的美誉度全面提升。

在教育上抢抓的机遇是最有价值的机遇。家长和考生也用双脚给顺德教育投了信任的一票。数据显示,在区外就读的顺德户籍学生报考顺德一中、李兆基中学情况逐年提升,小学优秀毕业生更是基本选择在区内初中就升学。

不仅如此,得益于顺德大力推进中小学校“一校一品、一校多品”特色发展,坚持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分类创建工作,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自身优势领域茁壮成长。如今,顺德艺术、传媒、武术等多元人才培养成效显著,全面开启立德树人、素质教育的新局面。

在教育上取得的发展是最有活力的发展。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数据,顺德区已达到“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区”的水。在2020年省对市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履职评价工作中,顺德排名全省第二,仅次于深圳市南山区。

最好的位置留给学校▶▶“十四五”将新增超6万个学位

作为制造业大区,顺德在806方公里的土地上,创造了90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,2020年GDP达到3593.62亿元,是中国最强盛的县域经济体之一。

教育与城市“同发展共命运”,面向未来,顺德将发挥基础教育阶段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和关键作用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。

对于顺德教育下一步的发展,顺德区委副书记、区长王勇给出了“六个最”的定位——最崇高的政治使命、最重要的民生工程、最有力的投入保障、最优秀的人才队伍、最积极的创新机制以及最亮丽的城市名片。

为了加大投入持续提升教育质量,顺德将坚决落实好教育投入“两个只增不减”要求,成立区镇两级学校建设工作专班,进一步压紧、压实各级建设责任,推动99个学校建设项目新改扩建工作,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增超过6万个优质学位。

不仅如此,推动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顺德将从顶层设计、建设规划和软硬件配套等方面,打破传统学校的局限,推动物理空间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同频共振,将最好的位置、最美的风景留给学校,力争让每一栋学校校舍都成为城市风景线,让学生在更美的校园环境中学、成长。

对标深圳等先进地区,顺德全力实施“最美校园行动计划”,目前已有7个学校建设项目参与设计方案竞赛,吸引了99个设计单位参赛,其中不乏国内顶尖设计师参与设计的方案,将有力提升新建学校的设计感和美观度,为教学回归学校、教育回归育人本位提供保障。

一流城市需要一流教育,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,顺德没有终点,只有一个个新起点,以及令人憧憬的未来。(撰文:蒋晓敏张筱莜)

标签: 教育事业 发展新篇章 发展格局 教育生态

推荐阅读

广西各地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 “五育并举”培养时代新人

双减政策全面落地的首个学期即将结束。一个学期以来,广西各地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,提高课...

湖南专项整治校外违规培训十大行为 推动校外培训治理制度化、常态化、长效化

寒假临近,整治校外违规培训任务十分艰巨。如何才能全面清理整治校外违规培训乱象,有效减轻学生校外培...

福建出台“双减”实施方案 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

近日,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、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...

四平市铁西区多举措落实“双减” 着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

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,四平市铁西区教育局多措并举抓落实,着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,促进学...

湖州多管齐下构筑校外培训监管网 进一步优化教育生态

你好,请出示一下办学许可证等证件。近日,在安吉县安特思库儿童成长馆,执法人员对涉嫌未取得许可情况...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时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

关注